close

 

「因為這本來就是鏡花水月,雖然看著像是真的,但並不是真的。從一開始,全部就都是假的。」

「因為是假的,所以壞了不用在意,弄壞也沒有關係。我不害怕。這麼想以後,我的身體好像突然變輕了,我覺得我獲得了自由。」

「所以,我做了我真正想做的事。」

 

我蠻喜歡《紙之月》,劇情沒有什麼驚喜或驚嚇,卻很樸實的呈現了一個人的轉變。

追求幸福,不是每個人的權力嗎?

但當這個舉動會對他人造成傷害時、當你自己沉迷其中越陷越深時,那個「幸福」,還稱的上是幸福嗎?

 

 

劇情描述一個性格溫柔婉約、在銀行兼職的家庭主婦梨花,在一次業務的推銷過程中認識了還是大學生的光太,在幾次車站的相遇後,兩人關係急速加溫。

然而,梨花偶然得知光太為了就學欠了一大筆債務,甚至不打算繼續借錢讀完大學,為了心愛的人,梨花決定偷偷將客戶的錢領出來救急,在細細銷毀相關物證。第一次成功得手後,食髓知味的梨花持續將客戶的錢從銀行中詐領出來,並動用這筆金額與光太到處玩樂。

好景不常,光太開始漸漸疏遠梨花,並喜歡上另一名同齡好友,不僅如此,梨花盜款的事實也被工作嚴謹的隅女士發現了。被抓住的梨花試圖騙取更多人的財產以彌補虧空,但在成功前就被銀行副行長抓住並要脅報案。

無路可走的梨花只好一直逃、一直逃、一直逃。

 

 

開頭的片段呼應了結尾,是梨花曾經執著幸福的過去,但在未來是否真的成為他的救贖?我倒是不敢苟同。

 

幸福,是會隨當下的時空環境、處境條件所改變的。

過去,國中生的梨花曾經認為,只要捐助貧酷地區的孩童、看到他人平安成長,自己就感到十分幸福了。

而在幾十年的歲月間,梨花與男孩斷了音訊,他甚至認為經歷亂世動盪的男孩根本活不下去,直到最後他倆在泰國相遇,梨花的表情滿是震驚,但他曾經認定為的幸福,這時候對他而言,卻只是一項再與他無關的好運。

 

而這段現在與過去的交織,在我看來也有一個挺有趣的說教意味。

同樣是偷錢,同樣是為了自身感覺幸福,過去的梨花做的是救人行為,因此他所救的男孩倖存的活下來了(即便他在許多年後才得以知道);現在的梨花做的是害人行為,因此結局儘管沒有被逮捕,卻還是流落他方、過著躲躲藏藏的日子。

 

 

《紙之月》不僅談幸福,更談了社會對人性的壓抑。

 

看這部電影的時候,正逢社會上又發生一起無差別殺人事件,受害對象是一名國小女童。

一時之間,台灣社會中到處充斥著判處死刑的聲音,更有人主張不應使用注射死刑的人道方式,應該採用鞭刑才更有嚇阻效果。然而,單是談論問提出現的結果端,對於事件的再次發生仍事非常有可能的,我認為這是更重要的事,是問:如何減少這樣的人產生?如何讓我們的社會變得更溫柔、更好?

但在反廢死與廢死的立場間,除了死刑的不可逆特性可以說服我以外(司法制度的確存有誤判的可能),我還是站在反廢死的立場的。

最大的理由,就與社會對人性的壓抑有關。

我一直認為,奉公守法的活著,並不會比犯罪來的輕鬆。遵循法律、抑制欲望生活一輩子的人,憑什麼要他接受加害者的一次任性?

 

 

上面扯的有點遠了呀,哈哈。

 

同為改編自角田光代的小說作品,與《第八日的蟬》相較,《紙之月》在劇情方面的精彩度也許不及,但在人物刻劃方面卻生動又細膩。

飾演梨花的宮澤理惠,從一開始的軟弱服從,到後來漸漸散發自信、甚至露出些許野心,中間的轉折非常值得觀看,完全撐起這部電影。另外,雖然出場鏡頭很少,但我也挺喜歡飾演梨花丈夫的田邊誠一。

推薦給也喜歡日本電影的朋友們觀賞囉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ajem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